当前位置:

网站首页    课程管理    教研动态    “融学·智善”启新程 多维课堂展风采
创建时间:2025-03-12 16:25

“融学·智善”启新程 多维课堂展风采

春意盎然,教研花开。为深入推进我校“融学·智善”课堂新样态,本周正式拉开了"融学·智善"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帷幕。展示的课例中通过文化浸润、思维建构、语言实践、美学探索等多维路径,呈现了各具学科特色的精品课堂。

【语文学科】

守文化根脉 绽课堂新韵

本次语文组“融学智善”课堂教学展示由是马旭老师执教的《藏戏》,马老师凭借其精妙的教学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堂充满民族魅力的语文盛宴。

文化传承润无声

《藏戏》是一篇极具特色的民俗散文,它以生动的笔触介绍了藏戏的起源、独特的面具文化、别具一格的舞台形式以及别具特色的演出方式 ,展现了藏戏这一藏族传统文化瑰宝的独特魅力。在课堂上,马旭老师以“戏曲知多少”的小问题为切入口,瞬间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,学生们纷纷说出自己知道的戏曲,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所要学习的——藏戏,激发了他们对课堂的浓厚兴趣。

在教学过程中,马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,通过设计巧妙的问题,如“藏戏是如何形成的?”“藏戏有哪些独特的艺术特色?”等,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,圈点批注,自主探究藏戏的奥秘。同时,马老师还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,让学生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,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,共同探讨藏戏的文化内涵。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,马老师适时引导,巧妙点拨,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。

课堂上,马老师还借助多媒体资源,展示了精美的藏戏面具图片和演出视频,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,增强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。

多元评课探真知

 课后,老师们齐聚一堂,对马老师的这堂课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。老师们各抒己见,充分肯定了这堂课的优点,如教学目标明确,教学思路清晰,教学方法灵活多样,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,课堂氛围活跃等。同时,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,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,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;藏戏的展示视频可以前置播放;高峰老师提出,本单元的语文学习策略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写法上的变化;在拓展延伸环节,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等。

【数学学科】

自主建构启思维  对比辨析促提升

 本周的数学组“融学.智善”课堂展示活动由陈飞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《认识圆柱和圆锥》一课,课堂层次分明,多次对比辨析,突破重难点。认识圆柱是教结构,认识圆锥是用结构。陈老师在教学圆柱时,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,让学生经历猜想、探究、合作、交流、总结。认识圆锥环节,陈老师大胆放手,让学生自主建构。多次变式练习,让学生在辨析中清晰圆柱、圆锥特征。在学生认识圆柱、圆锥之后,陈老师设计了“做圆柱”这一活动,引导学生根据圆柱的特征观察、思考、想象、分析,从“用一张长方形纸和两个一样的圆片围成圆柱”,发现圆柱的底面和侧面之间也有着一定的联系,到“用若干个一样的圆片叠成圆柱”,再到发现“一个圆片其实就是一个高非常小的圆柱”,学生的思考越来越深入,思维越来越开放,空间观念也随之不断形成、发展。

研讨环节,老师们积极畅谈自己的想法。施建国副校长认为:陈飞老师这节课做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,陈老师的课堂与生活链接,用牙签盒将圆柱的高具象化;出现生活中高的变式,如宽、长、深、厚等,拓宽了概念,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。郑建云、林霞等老师也从新课标中“图形与几何”领域的角度指出陈老师这节课能够围绕概念的核心内涵,引导学生立足直观感知发展数学思考,通过观察、操作、想象等数学活动培养空间观念。

【英语学科】

研思共进 “英”你精彩

人勤春来早,奋进正当时。本周的英语“融学.智善”课堂展示活动由蒋莹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Unit1 Cinderella( Culture time&Cartoon time)。蒋老师通过Happy Reading、Homework feedback、Mind map等任务让英语课堂“动”起来,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让英语课堂“活”起来,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,在活动中突破重难点,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。

蒋老师通过Chinese Fairy tales话题,让学生思考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 best?Why?进一步感知认同、加深理解传统文化,尝试运用英语介绍并传播中国文化,促使学生在文化知识与语言知识融合学习的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,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之后,以阅读Sam和Bobby的故事自然过渡到Cartoon time部分的学习通过层层递进的任务链的设置引导学生阅读、体会、理解卡通故事让学生享受卡通故事的乐趣,享受运用语言的乐趣。最后以“阅读点亮心灵”渗透育人目标,鼓励学生多多阅读。

学而能思则智,教而常省则慧。课后,英语组全体成员基于蒋老师的这节课,展开了激烈地研讨。王红老师肯定了本节课中蒋老师让学生们在感知主题的基础上,通过包含看、听、读等多模态的教学活动,进一步掌握了核心语言,热门话题“哪吒”激发孩子表达英语热情,让学生在获取语言、文化知识的同时形塑品格。吴迷老师认为蒋老师能关注个体差异,主动引导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,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英语学习中有所收获

【美术学科】

无声的指引者

王兰老师执教的单元课《身边的标识》对应第一学段“欣赏身边的美”任务内容,以“欣赏·评述”艺术实践课程为主。本单元由《认识标识》《辨识标识》两课组成,围绕“标识”引导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标识用美术的方式进行表达。本课联系生活实际,从寻找校园中的标识出发,通过真实情境下的识读性任务和驱动问题,引导学生进行图像识读,提升学生应用能力。整个课堂教学评贯穿始终,以学生活动为主,通过将校园标识照片分类、参观教室周围和黑板上摆放的标识图片与同学分享,读懂标识通过形状、色彩和图案传达信息,引导学生做中学,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欲望。

随后,美术组教师进行课后研讨,颜老师认为本课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,有任务驱动,学生明确任务目标。许老师认为本课从校园标识切入,内容贴近学生生活,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启发性,能够激发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,并且本课有过程性评价,教学评贯穿始终。王慧老师建议在“活动一”环节分类时,由于一年级孩子小,听不懂任务要求,可以提前把分类格子画好,学生分类完标识后可以直接粘贴。

首期“融学·智善”课堂活动充分地展现了老师们深耕课堂的智慧结晶。从藏戏文化的诗意解读到几何图形的理性探究,从英语故事的跨文化对话到校园标识的美学实践,师生在真实情境中实现知识融通,在深度学习中涵养核心素养。相信学校会以此次活动为起点,持续推动教学创新,让课堂成为素养生长的沃土。

撰稿:郑欣  林霞   王红  许贞香

组稿:林霞

审核:刘素梅